马尚发,民革党员,赤峰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7年2月,派驻宁城县大双庙镇参加脱贫攻坚工作。这一住,就是四年,当年一起去宁城县驻镇的16名市直科级干部已经回本单位14人,现在还坚守在扶贫一线的,只剩下2人。作为党派干部,他坚守不忘合作初心的信念,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为群众办实事。
不忘合作初心、坚定必胜信心
党的脱贫攻坚决策,符合现阶段国情,顺应时代民心,是一项历史性的伟大事业,必然取得全国性胜利。从民革党员的角度,把党的政策落实下来,让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践行合作之初心。有幸参加到这项伟大事业中来,从一开始,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从头至尾完整的参与下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竭尽所能,为实现合作初心,贡献个人绵薄之力,汇入脱贫攻坚之洪流,共铸共同富裕之伟业。
不忘合作初心,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研读脱贫攻坚工作。通过自身扶贫、住村工作实践,牵头组织了《以人为本,凝心聚力,推动新时代参政党建设》、《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两次调研的报告撰写,思考了新时期加强民主党派建设、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个具体问题和方法。
信心源自坚实的工作。四年来,无论是驻镇还是驻村,都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做到了一年住村至少二百天,一周在村至少工作5天、住4宿的要求。坚持每个工作日都签到签退填报工作日志,每个月报工作总结。坚持深入群众,走遍了大双庙镇16个村六佰多户贫困户。被宁城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市人大机关评为年度考核优秀。
信心支撑克服各种困难。一方面是补足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如,大双庙镇山区村山坡地多,贫水,种植业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上以散户养殖为主,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针对这一特点,多次和镇分管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探讨产业富民方案,尝试发展中草药种植、林果业、订单农业等,虽然跑了很多次进行联络沟通,做了大量工作,但对村民的宣传和组织不到位,当年都没能落地,当时是很失望、很失落。后来及时总结失败的原因,又仔细研读相关政策,是惠农政策再次增强了他的信心,针对不同的村提出差异性产业,加大对村干部和村民的宣传,推动了“菜、果、牛”三大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来自生活上的困难。特别是住村以后,采买食材做饭、烧炕烧锅炉、拉煤倒灰,等等,都要亲自下手。有时烧炕烟熏的灰头土脸两眼流泪,会禁不住问自己这是图什么,为什么在这里遭这个罪,但他一想到已经脱贫户的笑容,扶贫之果来之不易,遇到的困难、克服的困难,是推动村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原因之一,但有的脱贫户还不稳定,还需要对他们“扶上马,送一程”,是继续留在农村的动力和理由。
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多办实事
“来就是给群众办实事的”,这是马尚发一直以来都没有放下的任务。一方面,多向本单位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争取单位领导对驻镇扶贫工作的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领导很关注大双庙镇的脱贫攻坚工作。由此,坚持至少每月向办公室领导汇报一次扶贫工作情况,促进常委会办公室与大双庙镇党委政府的联系沟通。2018年,经双方沟通,确定了更新防火车、民生大厅改造、镇区街巷硬化、发展村集体经济4个项目,涉及资金约90万元。在单位领导的大力关注下,到2019年初,这四个项目已经全部落地实施。另一方面,运用好工作关系,做好社会扶贫工作。组织好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活动。2017年以来,自治区人大两次组织了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活动,利用这一契机,2018年两次邀请赤峰市部分自治区人大代表到大双庙镇考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代表们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并愿意参与到助力精准扶贫活动中来,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金江制衣有限公司经理屈蕾,为朝阳山村全体贫困户和边缘户送去了定制的价值6.8万元的114套服装;启天网络公司经理梁丽、蒙欣制药经理李渤先期出资5万元,设立扶贫公益性岗位,以此来帮助他们进行住房改造,受益家庭12户40余人。此外,代表们还针对在读大学生进行了经济资助、帮助就业等活动。同时,联系民盟章如庚慈善基金会“爱心图书室”,为大双庙镇总校捐赠图书6462册,折后总额14万元。
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扩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7月住龙潭村以后,充分利用其村部后院荒地,争取资金8万元,种植5年生苹果树苗200株,林下套种芍药1万株,同时配套机电井一眼。据估算,二年后果树能带来年三万元以上效益,四年芍药能带来约两万元效益,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对村民发展小型林果产业起到带动作用。
关注入户时发现的具体事,争取及时解决。几年来,多次和镇主要领导、各驻村工作队入户,其间注意到农户的一些具体问题,竭尽所能的帮助解决。大庙村马金梁2012年骑摩托车上班途中单方肇事,自己摔成重伤,但因当年自己没有上医疗保险,事故后所在的企业破产,一直没有进行手术治疗,导致因病致贫。入户了解具体情况后,马尚发一方面做马金梁夫妇工作,动员其进行手术治疗,一方面运用工作关系,多次到县里找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和说明,联系住院,实现了医保报销,马尚发和另一名扶贫干部两人一起捐助了一千元,这样,自已只负担了住院期间的伙食费,总共花费不足两千元。马金梁治好了病,能参加劳动,第二年就脱了贫,自己家园子的水果、玉米等土产熟了,夫妻俩都会骑着电动车,给送到村部。注重贫困人口精神方面的帮扶。龙潭村陈希忠夫妇,年老多病,两个子女的家庭负担沉重,老两口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两位老人的生活状态深深刺痛了马尚发的内心,他决定帮两位老人重拾生活信心。一方面,组织高中同学到老人的家里,帮助搞卫生,室内进行刮白,通过改变生活环境,促进改善心情,另一方面,给老人送去了电饭锅、米面,解决做饭不方便的问题,同时,筹集了5000元现金,用于给老人更换门窗、修建无障碍门口,更重要的是,每个月基本都去老人家里转转,聊聊天,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外沟通的增多,老人心情逐渐开朗起来,生活过着有意思了,一直感激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同样情况的,还有贫困户宋广胜家,他本人是脑卒中后遗症,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儿有精神障碍,儿子今年已经32岁,侍奉着两位老人,不但家庭贫困,而且生活负担重,儿子娶妻无望,生活没有奔头。马尚发和驻村工作队员落实了精神帮扶方案:一是从改善居住环境入手,帮助改善和维持好家庭卫生,二是以“过个好年”为契机,改善精神状态,在2019年春节前筹集了4000元,让一家三口过个好年,三是做好他儿子的思想工作,夸奖他的孝行,督促他注意个人卫生,鼓励他好好过日子,还要娶妻成家。最后,就近联系了一家工厂去务工,接触社会、增加收入。现在儿子小宋的生活状态非常好,有了稳定的收入,对未来有了信心,一步步接近着娶妻成家的生活目标。关注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和就业。生活在农村,马尚发深知农村孩子的未来就在读书,读书就业是改变农村家庭的重要途径。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对全村有在读高中、大学毕业生家庭进行统计,对在读高中学生进行精神鼓励、引导社会帮扶,对大学毕业生,了解就业情况,没有就业的,帮助联系就业,目前,已对李景良、吴秀花等三户高中生和大学生家庭子女读书和就业进行了重点帮扶。